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灵苑方

灵苑方

方书。20卷。宋·沈括撰。约成书于1048~1077年。收集内、外、伤、妇产、儿、五官各科验方,并论述鹿、胡麻鸡舌香等药功用。其中不少验方系当时疗效较高之新方,如至宝丹之治卒中昏厥,竹龙散之治消渴猪蹄汤之治妇女产后乳汁不足,均属较早记载。藿香鸡冠花铜绿等药,为本书首载。在宋、元两代影响较大,如《史载之方》、《妇人大全良方》、《是斋百一选方》、《十便良方》、《幼幼新书》、《证类本草》、《医垒元戎》等均加引用。原书约在明末清初时亡佚。近年,北京医学院辑得82条,上海中医学院辑得78条,可供参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血虚耳鸣

    耳鸣的一种。《诸病源候论·耳鸣候》:“此为血气虚损,宗脉不足,病苦耳鸣嘈嘈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耳病源流》:“耳鸣脉数,黑瘦人属血虚。”治宜养血调肝,如四物汤加减。参见耳鸣条。

  • 足阳明经别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足阳明之正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阳明之正,上至髀,入于腹里,属胃,散之脾,上通于心,上循咽出于口,上頞,还系目系,合于阳明也。”从足阳明胃经分出,经大腿前面进入腹腔,属于胃,分布于脾

  • 脚肿

    水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。见《证治要诀·肿》。一作足肿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五:“足肿者,谓腿足作肿也。有湿热太甚而作肿者,其色红肿,当清湿热,如当归拈痛汤亦可。有脾虚不足而作肿者,其色白肿,当养脾气,如参苓白

  • 纽子三七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羽叶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吐臭水

    证名。见《寓意草·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》。《证治汇补》卷五:“臭水是肠中逆来。”多因胃气大伤所致。

  • 黄帝五脏论

    书名。见《崇文总目》。1卷,已佚。

  • 热痿

    痿证之一。指痿证由内热所致者。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七。多因内热灼阴耗血,筋失濡养所致。症见身热骨蒸,筋骨痿软,不能步履等。治宜滋阴清热,补肝肾,强筋骨等。方用虎潜丸加减。

  • 脾疽

    病名。①九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。由饮食过度,醉酒劳伤,脾胃瘀热所致。证见身面发黄,溺赤而少,心惴惴若恐。治宜秦王散及栝蒌等药。②《辨证奇闻》谓脾疸由寒湿因扰,脾阳不振所致。症见身黄如秋葵

  • 许半龙

    【介绍】:见许观曾条。

  • 月候

    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指月经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