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惊风入肺而兼抽搐者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详惊涎入肺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木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睡觉时,突然出现惊恐躁动的证候。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:“小儿睡中惊动者,由心肾不足所致。盖心主血与神,肝藏血与魂,肺主气与魄,肾主惊与恐。小儿脏腑脆弱,易为惊恐,恐则气下,惊则心无所依,
古针具名。即镵针。《针灸大成》:“镵针……今之名箭头针是也。”
病名。《喉科杓指》卷二:“此症因受污秽之气及风热而起,喉间生赤肉,层层相叠,渐渐肿起,由此出臭气,气塞不通。”或由肺胃积热,痰浊薰蒸所致。治宜清热涤痰散结。用桃红四物汤,清咽双和饮,黄连温胆汤等加减。
见《辽宁主要药材》。为人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胸骨下端剑突周围部位。古称剑突为心坎骨(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一)。
“五态之人”的一种类型,出《灵枢·通天》。外貌特征是“其状轩轩储储,反身折腘。”性格特征是“居处于于,好言大事,无能而虚说,志发于四野,举措不顾是非,为事如常自用,事虽败而常无悔。”其体质特点是“多阳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麦芽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黄体端《女科秘方》。即滑胎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