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感病邪化热入里,邪气盛正气足时所表现的证候。如高热、烦渴引饮、便秘或腹痛拒按、尿黄赤,苔黄干,脉数实等。治以清泻实热为大法。参见实热证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,官阶从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出《经效实验单方》。为连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寸脉属阳,尺脉属阴,两部之脉俱浮。可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,而误用辛温发汗,津液受伤,致使热邪内外充斥,故脉见浮洪。
《马培之外科医案》方。当归、赤芍药、新绛、桃仁、青皮、郁金、参三七、枳壳、苏梗、泽兰、瓦楞子。水煎服。治闪挫胁痛,瘀凝于络,肋骨肿胀者。
见《广东新语》。为阳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咳嗽》。即早晨嗽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完素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土大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苦地胆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