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吴本立《痢证汇参》卷二。即燥热痢。详见该条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海龙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苏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龙珠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水苋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腹下的肥肉。《灵枢·卫气失常》:“膏者,多气而皮纵缓,故能纵腹垂腴。”②肥胖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以协助太医院院使掌管医事。官阶正三品。
药物学著作。18卷。清·吴仪洛撰。刊于1757年。作者鉴于《本草备要》的作者汪昂“不临证而专信前人,杂揉诸说,无所折衷,未免有承误之失”,故重新将该书修订。内容半数保留,半数增改,并补充了一些《本草纲
书名。2卷。清代作品。撰人不详。刊于1838年。本书根据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分节论述该经脉的循行、主病、经脉、循行图,及各经所用药物。论述简明。
【介绍】:见沈好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