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目锐眦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。即面黑子。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槐角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卢祖常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猪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):34,1972。为仙鹤草根芽之别名,详该条。
泛指阳明气血升降顺逆的失调或上下生理平衡的改变。脏腑气化过程各有其升降上下的动势,升与降、上与下又相互调济,反之则病。如脾的清阳上升,胃的浊阴下降,维持机体的营养代谢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气在
丛书。本书系清末人将以下三书合刊而成。即《增补内经拾遗方选》4卷(前2卷为宋·骆龙吉撰,后2卷为明·刘浴德等补订)、《宣明论方》15卷、《名医方论》(《医宗金鉴·删补名医方论》的节录本)4卷。
病证名,指未婚女子的经闭。王之翰《妇科胎产百病》:“十四五岁月水初潮,将出血海,少女不自知觉,此时或以冷水洗手足,或洗衣物,血冷则凝,不能出血海,致面色青黄,遍身浮肿,人多作水肿医治不愈,宜用通经丸(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中级官员,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官阶从三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