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粪箕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谵的异体字,参见谵语条。
病证名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心疟者,令人烦心甚,欲得清水,反寒多,不甚热。”《中藏经》:“心疟先烦而后渴,翕翕然发热也,其脉浮紧而大者是也。”后世多指疟疾出现逆传心包者,如《温病条辨》:“热多昏狂,谵
十二经别之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足厥阴经别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精于脉诊,善于治疗疑难病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大驳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。古名奶疬。为乳中结核之一种。证见月经初潮前后,乳晕部出现疼痛性结块。多因冲任失调,肾气不充所致。治宜调理冲任,滋养肝肾,活血化瘀。选用逍遥调经汤。②即童子疬。出《疬科全书》
见《中药大辞典》。为茵芋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即棉花壳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:“同房后即肿痛发者为色痔。”泛指因房劳过度而发的痔疮、肛漏、肛门脓肿等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