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①浑与混通。②湿浊之邪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浊邪中下,名曰浑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眼帘

    见《中西汇通医经精义》卷上。即黄仁。详该条。

  • 麻勃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麻蕡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上廉

    ①经穴名。代号LI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圣济总录》称手上廉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3寸处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桡神经深支;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。主治头痛,目眩,肠

  • 海上医宗心领全帙

    综合性医书。66卷。越南·黎有卓撰。刊于1879~1885年(越南·嗣德32年~咸德元年)。本书用汉文写成。书中首录《内经》要旨,并广泛地论述了阴阳、五行、脉法、病机、治则、本草、临床各科证治,以及作

  • 靛花

    出《简便良方》。为青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锦纹大黄

    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大黄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肺惊

    脏腑惊证之一。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

  • 舌瘖

    病名。又名舌缓。“瘖,不能言也”(《说文》)。指发音器官可出声,但不能形成语言者。《证治准绳,幼科》:“若咽喉声音如故,而舌不能转运语言,则为舌瘖。”又《医学纲目》卷十:“舌瘖,乃中风舌不能转运之类,

  • 弃杖散

    经验方。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》(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)。当归尾、姜黄、紫荆皮各120克,细辛、大黄、生川乌、皂角、肉桂、透骨草、丁香、白芷、红花各60克。为细末,以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软膏,外

  • 腹胀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。一作腹。指腹部胀满不适,或腹部胀大。《诸病源候论·腹胀候》:“腹胀者,由阳气外虚,阴气内积故也。阳气外虚,受风冷邪气,风冷,阴气也。冷积于府藏之间不散,与脾气相壅,虚则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