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汪昂

汪昂

【生卒】:1615~?

【介绍】:

清代著名医家。字讱庵。安徽休宁人。早年业儒,为邑诸生,三十余岁时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,前后四十余年,博览诸子经史及各家医籍,撰述较多,其中有:《医方集解》(1682年刊行),乃仿照宋代名医陈言所作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及明代吴鹤皋之《医方考》的大意,进而分病列方,并采各家论述及方剂而成;《素问灵枢类纂约注》(1689年刊行),为参考各家之说,对《内经》(针灸除外)分类简注;《汤头歌诀》(1694年刊行),选录常用方剂300余,用七言歌诀编成,附有简释;《本草备要》,为采集诸家本草,简辑而成,将药、证、病因加以联系,并附图400余幅。汪氏于医学之理,主遵《内经》等古典医著,而能兼采诸家之长,其撰述较简明扼要,浅显易懂,多为后世学医者所喜读,流传较广,故对医学普及有一定贡献。他对明末传入我国的西医学的态度较为开明,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之理,但对于形态方面的论述则较为确凿;他还记述有“脑为元神之府”,“灵机记忆在脑”等说(见《本草备要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见风青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虎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肺经咳嗽

    病名。又称肺咳。①指风寒束肺之实咳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肺经咳嗽。肺咳之状,咳而喘息有音,甚则唾血,麻黄汤主之。”②指真阴不足、肺脾素燥、劳伤或七情动火等伤肺而致咳者。《症因脉治·内伤咳嗽》:“肺经咳

  • 欠舌风

    病名。又名吹舌喉风。系因心血亏而火易动,肺气盈而水不升所致。症见喉风而面白,舌向上、或破或不破者(《咽喉经验秘传》)。治宜滋阴养血。可选用四物汤、归脾汤等加减。参见吹舌喉风、阴虚喉风条。

  • 野蚊子草

    见《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》。为脱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厥

    厥证之一,指肝气化风之厥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二阳一阴发病,主惊骇背痛,善噫善欠,名曰风厥。”王冰注:“夫肝气为风,肾气陵逆,既风又厥,故名风厥。”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汗出而身热者风也,汗出而烦满

  • 脚气疮

    病名。指足趾间及足底部的一种癣疾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一。又名臭田螺。由脾胃二经湿热下注,或由传染而得。初起趾间出现小水疱,瘙痒明显,搓破后流水,因反复发作趾间糜烂,擦去表皮,显露鲜红色糜烂面;甚者肿

  • 医医小草

    医论著作。清·宝辉撰于1901年。作者指出寒、温、疫三病的治法,金、元诸家均有所偏,遂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。文字简要,所附《游艺志略》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。此书收入《珍本医书集成》中。

  • 昏运

    证名。见《医林绳墨·眩运》。又作昏晕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头身喜汗

    病证名。指头身经常容易出汗,多见于小儿。《诸病源候论》:“小儿有血气未实者,肤腠则疏,若厚衣温卧,脏腑生热,蒸发腠理,津液泄越,故令头身喜汗也。”治疗可在清脏腑热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根、浮小麦等固表敛汗药

  • 蟾香散

    即金蟾散第一方,见金蟾散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