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永类钤方

永类钤方

书名。22卷。元·李仲南撰于1331年。作者出于寿亲养老之孝道,检古今医书,并以脉、病、因、证增为五事,钤而为图,予以贯串,编成此书。所论多本医经伤寒有法,杂病多方。引文翔实丰富,且注明出处。其中卷22折伤门内容尤为精详,对各类骨折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,对后世整骨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。建国后有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靠山

    推拿穴位名。出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①位于第一掌骨底的背侧。即阳溪穴。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掌背穴图》:“靠山穴,在大指下掌根尽处腕中。能治疟疾,痰壅。”②即合谷穴,《小儿推拿广意·中卷

  • 经来潮热不食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经来胃气不开,潮热旬日不思饮食。多因气血素虚所致。宜以开胃为主,用保和丸、逍遥丸。继以大补气血佐以滋阴,用十全大补汤酌加山茱萸、山药、丹皮、麦门冬、五味子。

  • 指寸法

    以患者本人手指折定分寸,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,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凡孔穴在身,皆是脏腑荣卫,血脉流通,表里往来,各有所主,临时救难,必在审详。人有老少,体有长短,肤有肥瘦,皆需精思商量,准而折

  • 新刊京本活人心法

    见活人心法条。

  • 乌骨鸡丸

    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。乌骨白丝毛鸡(男用雌鸡,女用雄鸡,取嫩者,溺倒,泡去毛,竹刀割肋,出肫肝,去秽,留内金,并去肠垢,仍入腹内)一只,五味子、川芎(童便浸)各一两,熟地黄四两,黄芪(去皮,蜜酒拌炙)

  • 本心斋疏食谱

    食谱著作。1卷。宋·陈达叟编。约撰于1276年。“疏”通“蔬”,指素食,故本书是素食食谱。所记二十个素食品种中,原料备品七种,菜品十三种。在对每一种菜品作简要介绍后,都附有十六字的“赞”,至今仍有参考

  • 受盛之官

    指小肠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小肠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。”参受盛之腑条。

  • 拔地麻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缬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祖先口述

    藏医学著作,一译《祖先口诫》(藏音《美布协隆》)。十六世纪藏医学家舒卡·洛珠给布所著。其内容主要是对《四部医典》中的三部,即“根本医典”、“论说医典”及“后续医典”的注释。作者根据个人长期从事临床工作

  • 格阳

    ①阳盛已极,不能与阴气相交,故气血盈溢于三阳经,与三阴格拒,表现为人迎脉大于寸口脉的四倍。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。”参见关格条。②指寒邪壅遏胸中,胃阳被格拒的吐逆症。表现为四肢冷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