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水逆

水逆

病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太阳中风发热心烦,渴欲饮水,如水入即吐,称为水逆。因内有伏饮所致。宜通阳利水,用五苓散。《伤寒论条辨》卷一:“伏饮内作,故外者不得入也。盖饮亦水也,以水得水,涌溢而为格拒,所以谓之曰水逆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呕逆门》:“渴欲饮水,水入即吐者,名曰水逆,五苓散;气虚,四君子去甘草,加枳、橘、生姜;不应,六君子换赤茯苓,用伏龙肝煮汤,澄清代水,煎药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顶草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灯盏细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痃癖

    病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二。指脐腹偏侧或胁肋部时有筋脉攻撑急痛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九:“夫痃癖者,本因邪冷之气积聚而生也。痃者,在腹内近脐左右,各有一条筋脉急痛,大者如臂,次者如指,因气而成,如弦

  • 走马喉疳

    病名。见《白喉中医疗法》。亦称寒热喉结。多由咽喉肿痛,腐溃迅速,气促痰鸣,势如走马,一家有病沿门传染。参见疫喉、白喉等条。

  • 五枢

    经穴名。代号GB2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、带脉之会。位于腹侧,髂前上棘前方0.5寸,约与关元穴相平处。一说“在带脉直下二寸。”(《针灸集成》)。布有髂腹下神经和旋髂浅、深动、静脉。

  • 蓼子

    出《补缺肘后方》。为蓼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结喉痈

    病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。①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结喉痈发项前中,肝肺积热塞喉凶,脓成若不急速刺,溃穿咽喉何以生。”指痈生于颈前正中,结喉之上,颏以下者。症见红肿灼痛,前颈肿胀,甚则肿塞

  • 客忤夜啼

    病证名。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指小儿夜啼由客忤所致者。其症患儿于忽受外界刺激之后,面色变易不定,气郁如怒,睡中惊惕作啼,口吐青白沫,反侧瘈疭,状如惊癎,但眼不上窜。治法见客忤条。

  • 荠苧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又名臭苏、青白苏。为唇形科植物荠苧Mosla grosseserrata Maxim.的全草或根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及东北等地。辛,温。宣肺平喘。治哮喘。煎服:9~15克。荠苧

  • 白苔中黄舌

    白苔中心变黄,是表邪未罢,传里化热之象。若膀胱气化不利,水饮停胸,除有表证外尚可见烦渴,渴欲饮水,水入则吐,苔白中黄而粘腻,宜五苓散加益元散治疗(见《伤寒金镜录》)。

  • 保生集要

    产科著作。1卷。清·黄阳杰编。刊于1798年。此书列保胎、保产、产后、保婴四章。强调胎前宜清心节欲、动静相宜;临产当遵《达生编》之“六字真言”;产后须舒情畅志、调护静养。最后详述接生方法及新生儿护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