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孔
即汗孔。见汗空条。
即汗孔。见汗空条。
胀病之一。《张氏医通·腹满》:“嗜酒之人,病腹胀如斗,前后溲便俱有血,用利药转加,其脉数而涩。此得之湿热伤脾阴,不能统血,胃虽受谷,脾不输运,故成痞胀。当理脾气,祛湿热,兼养血之剂,如枳实、黄连、炮姜
病名。指食积成瘕。《医说·癥瘕》:“其发语声嘶,挹言语而不出,此人食结在腹,其病寒,口中常有水出,四肢洒洒如症,饮食不能,郁郁而痛,此食瘕也。”本病与《诸病源候论》中的食癥,其症状大致相同。参见食癥条
经穴名。代号GB3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绝骨,属足少阳胆经。八会穴之髓会。位于小腿前外侧、外踝尖上3寸,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、短肌肌腿之间凹陷处。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胸腹胀满,颈项强
医案著作。廖伯筠等整理。此书医案分初生儿疾病、时行疾病两类,凡百例案例,均加按语。廖氏诊治小儿疾病,注重望诊,强调治病求本,辨证与辨病相结合,用药慎重,尤用峻烈之剂,当中病即止,以免伤正。1979年云
即黑神散第一方,见黑神散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又称胎死腹中、死胎。多因跌仆闪挫,气血逆乱;或母患热病,热毒伏于冲任;或误服毒药,药毒伤胞;或母体素虚,冲任气血虚少;或胎儿脐带缠颈气绝致死等,致胎儿死于母腹内。当急下死胎。
泛指皮肤、肌肉、脏腑的纹理及皮肤、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。分皮腠、肌腠、粗理、细理、小理、膲理等。是渗泄体液,流通气血的门户,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阳发腠理。”《金匮要略
【生卒】:1882~1960【介绍】:原名廷銮,曾用名汉卿。江苏淮安人。早年在淮安行医,后迁居北京,曾任外城、内城官医院医师、养浩中医院副院长。建国后历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、中医学会顾问、北京市政协常
书名。为《素问评文》24卷(附:《遗篇》)和《灵枢评文》12卷的合称。清·周学海评注。刊于1896年。内容全依通行本《内经》的编次排列。书中用品评文章的方式,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,通过注文及旁注予以评述
推拿手法名。用上肢环抱肢体进行各种活动,以使局部的筋腱得到牵拉伸展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》:“两手抱右膝著膺,除下垂难屈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