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卫汛条。
指小儿夜啼四种不同的症候。①指寒、热、重舌口疮、客忤(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)。②指惊啼、热烦啼、腹痛啼、神不安啼(《片玉心书》)。③指热夜啼、寒疝夜啼、触邪夜啼、心烦夜啼(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)。④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三方。炒牛蒡子一两五钱,防风、甘草各二钱半,荆芥穗五钱,犀角一钱半。为末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小儿赤丹瘤,壮热狂躁,睡卧不安。
证名。指手臂有发热感觉。《灵枢·论疾诊尺》:“臂中独热者,腰腹热。”多因风热或血虚内热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》:“臂忽发热极痛,为风热也。宜桑枝浓煎汤,多服;臂发热痛,从里彻外,为血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三。即眉心疔。见该条。
表证类型之一。是卫外的阳气不足,腠理不密而出现的证候。临床上除有表证症状外,以自汗或汗出恶风,脉浮缓为特征。
蒙医书。吉格木德·丹金扎木苏著于二十世纪。主要介绍蒙医常用的诊断方法,药物性能及蒙医常用验方。1974年内蒙古巴盟临河县人民医院蒙医科编译。改书名为《蒙医传统验方》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《医学入门》卷六方。大黄二钱半,葛根一钱,桔梗、枳壳、前胡、杏仁各五分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胃气实热,唇口干裂,便秘烦渴,睡流口涎。
即乌贝散。见该条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专论以针刺治疟,故名。内容包括六经疟、五脏疟、胃疟等十二种疟疾的症状和刺法,并说明在针刺前,应注意明确诊断和辨证,针刺应按经取穴,并应在未发作前施治,指出对正气虚弱的病人,则宜药不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