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本草纲目

本草纲目

书名。52卷。明·李时珍撰。刊于1596年。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,结合广泛地向药农、民间医生、猎人、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,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,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钻研,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。卷1~2集录各家本草学序例。卷3~4以证候为主,分述所用药物。卷5以后,将药物分为天水类、地水类、火类、土类等62类,收载药物1892种(其中新增374种),收载方剂一万多首,插图一千多幅。每种药物分列释名、集解、正误、修治气味、主治、发明、附方等项。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,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,也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,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。李氏论述药物,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。本书不仅是一部中药学著作,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,举凡生物、化学、天文、地理、地质、采矿以至于历史等方面,都具有一定的成就。所以也可以说,本书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。对科研、临床、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这部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,据考证,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提到过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”,可能就包括《本草纲目》在内。此书在科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,已被部分或全部译成多种外国文字。建国后有影印本和校勘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抱三撑

    气功术语。见秦仲三《气功疗法和保健》。呼气时,使两臂以十分之三的力量向外撑张。吸气时,使两臂以十分之七的力量向内环抱。

  • 高骨

    ①骼。①泛指骨的高起处。《灵枢·邪客》:“地有山石,人有高骨。”②腰椎骨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因而强力,肾气乃伤,高骨乃坏。”③腕骨中位于外侧之骨,即腕后高骨。解剖名桡骨茎突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

  • 黄坤载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元御条。

  • 过经不解

    指过了传经的日期,病仍未愈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,宜先与小柴胡汤,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则愈。”

  • 手牛押屈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腕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瞳人开大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。即瞳人散大。详该条。

  • 陈其晋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康斋。海盐(今属浙江)人。著有《康斋医案偶存》等书。

  • 胃家

    泛指胃、大肠、小肠等胃肠而言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大肠、小肠皆属于胃,是足阳明也。”《伤寒论·阳明病篇》:“阳明之为病,胃家实是也。”

  • 戴阳

    证名。指以面颧色淡红如妆,游移不定为特征,下真寒而上假热的危重病证。多因下元虚衰,真阳浮越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其面戴阳,下虚故也。”常伴见口鼻作衄,或口燥齿浮,足胫逆冷,脉浮大,按之

  • 经行泄泻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亦名经来泄泻。多因脾肾阳虚,当经行之时,胃肠之气血受阻,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及传导失职所致。脾虚者,症见经期大便泄泻,精神疲倦,食减,或见浮肿、腹胀等,治宜健脾渗湿,方用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