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本经序疏要

猜你喜欢

  • 胞阳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《审视瑶函》认为即离廓,络通小肠,“心与小肠相为脏腑,为诸阳受盛之胞,故曰胞阳廓。”

  • 乳痰

    病名。乳中结核之一。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:“有乳中结核,始不作痛,继遂隐隐疼痛,或身发寒热,渐渐成脓,溃破者此名乳痰;或亦由肝经气滞而成,或由于胃经痰气郁蒸所致。用药疏肝之中必加贝母、半夏、瓜蒌等以治痰

  • 美草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闭暑

    病名。《医学心悟》卷三:“闭暑者,内伏暑气,而外为风寒闭之也。其头痛,身痛,发热恶寒者,风寒也;口渴,烦心者,暑也。四味香薷饮加荆芥、秦艽主之。”参见暑病条。

  • 肺热暴痖

    病证名。即肺经感受风热之邪而忽然失音,其症口舌干燥,渴欲引饮,舌黄脉数,便结溲黄等。治宜疏风宣肺,清热降火。可选用银翘散,清咽利膈汤等加减。参见暴喑条。

  • 沆瀣(xiè 谢)丹

    《幼幼集成》卷二方。原名集成沆瀣丹。川芎(酒洗)、大黄(酒洗)、黄芩(酒炒)、黄柏(酒炒)各九钱,黑牵牛子(炒,取头末)、滑石、连翘、炒赤芍药各六钱,薄荷叶、枳壳(麸炒)各四钱五分,槟榔(童便洗、晒)

  • 齿齘

    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齿龄乃睡中上下齿相磨有声,由胃热故也。”即齘齿。详该条。

  • 转矢气

    指肠中有气转动,时时放屁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病,潮热……若不大便六七日,恐有燥屎,欲知之法,少与小承气汤,汤入腹中,转矢气者,此有燥屎也,乃可攻之。”《伤寒论集注》卷五:“按矢气二字

  • 许豫和

    【生卒】:1737~?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宣治,号橡村。安徽歙县人。少时弃科举,喜好医术,先后从程嘉予等名医学医,博览医书,长于儿科,尤长于痘疹,在当地闻名,人称“橡村先生”。曾专心研究痘疹多年,采

  • 舌上生菌

    病名。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:“舌上生菌,此恶症也。初起如豆,渐大如菌,疼痛红烂,由心脾热毒所致。”即舌癌。参见舌岩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