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明·张洁《仁术便览》卷四。即红丝疔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生于下颏部的湿疮。出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三。由口津下流,浸渍日久所致。小儿多见患处湿烂,浸淫成疮。内服燥津丹,外用制津丹搽之。相当于口周围湿疹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南烛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。详六律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干漆之别名,详该条。
唐代太医署中一种职称。署中共设24名药童,其职责为协助主药整理药品,官阶从八品下。
见仁斋直指小儿方条。
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治病多奇效,后官至太仆卿。
见金子久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