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一指带下五色俱出。二指带下有五种颜色。
病名。指经行前一周左右,出现有烦躁易怒,倦怠嗜睡,或失眠,头晕头痛,偏头痛,乳房胀痛,喉痛声嘶,胸闷,腰腹酸胀浮肿,腹泻,关节痛,荨麻疹,皮肤搔痒等症,随月经周期发作,月经走后骤然减轻或消失,故称。多
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金耳环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下眼睑。见胞睑条。
病证名。指妊娠腹痛。《资生集》引薛立斋:“妊娠腹中不时作痛,或小腹重坠,名胎痛,用内补丸。”
①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常春藤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。即泻黄散,见该条。
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乌桕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怕热。①外感热病反映于外的一种证候。如:伤寒阳明病的外证为“身热,汗自出,不恶寒,反恶热”(见《伤寒论·阳明病篇》)。其他如“阳明温病”亦“但恶热,不恶寒”(见《温病条辨》)。②见于内伤疾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