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新生儿硬肿症

新生儿硬肿症

病名。新生儿硬肿症,与肉硬相近似。以皮肤硬肿、冷、紫暗、舌质紫,口鼻流出血水为特点。其发病以先天禀赋不足,元阳虚弱,寒凝经络气滞血瘀为多。常见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,寒冷季节发病较高,亦有少数因外感邪热而发病者。寒为阴邪最伤阳气,特别是寒中脏腑,伤及脾肾之阳,使阳气不得温煦皮肤四末,致儿身冷肢厥。脾阳不振运化失调,水湿停蓄则成肿。阳虚则寒,寒凝则气滞,气滞则血瘀而使肌肉僵硬,色紫暗,口周及指端发青,不吃不哭。严重瘀血者,可导致血不循经而外溢,出现肺出血危象。阳虚至极,则气息微弱,手足厥冷,脉微欲绝之脱证。由于本病的发生在气,而气与肺脾肾息息相关,故治宜在调补元气,引火归元的同时,还要活血化瘀,和其营血,以调阴阳脾肾阳虚者,用参附汤加减,以益气扶元,温阳通脉;寒凝血瘀者,用当归四逆汤加鸡血藤,以益气温阳,活血化瘀;寒湿困脾,肢冷便溏者,用附子理中汤温脾化湿理中祛寒。加强护理,注意保温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杲

    【生卒】:1180~1251【介绍】:金代著名医学家,金元四大家之一。字明之,自号东垣老人。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。拜名医张元素为师,学术上受他的影响较大。当时正处在战乱环境,人们生活动荡不安,常遭受饥

  • 幽门不通

    指便秘之由于幽门不通者。症见噎噻气阻,大便不通。《脾胃论》卷下:“幽门不通,上冲,吸门不开,噎噻,气不得上下,治在幽门闭,大便难。”用通幽汤。参见大便秘结条。

  • 苦骨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苦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经前腹痛吐血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指经水未行之前一二日,出现腹痛吐血。乃肝气不顺上逆所致,因血随气为行止,气安则血安,气动则血动。治宜顺气平肝兼行纳气之法。用顺经汤(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丹皮、茯苓、沙参、黑芥穗

  • 唐尚龄

    【介绍】:见唐椿条。

  • 肚胀

    即腹满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一:“腹满者,俗谓之肚胀是也。”详腹满条。

  • 伤寒十六证类方

    见医学摘粹条。

  • 碎蛇

    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脆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乌豆草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大肺筋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腧

    即大杼。《灵枢·背腧》:“背中大腧,在大杼骨之端。”马莳注:“五脏之俞皆在于背,故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,大腧者,大杼穴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