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打马过天河

打马过天河

小儿推拿方法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又名打马过天门。操作方法有六种。①用右大指面运儿内劳宫,再将四指屈起,使其指尖向上,以右大指自总经弹至天河(见陈氏《小儿按摩经·手诀》)。②用食、中、无名指由儿上马穴边经手背推到天河,与捞明月相似(见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十二手法诀》)。③用食、中指从儿上马穴边打起,直到天河,去四回三,至曲池处弹一下(见《幼科推拿秘书·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》)。④用左大指捏儿总筋,左大、中指沿天河弹至曲池,反复几遍,再掐肩井琵琶走马等穴(见《厘正按摩要术》卷三)。⑤中指为午位,属马。用食、中指弹儿中指甲十余次,随后拿至天河,按摇数次,再用食、中指沿天河打至手弯处数次(见《小儿推拿秘诀·手上推拿法》)。以上五法性温凉,治寒热往来行气和血,通关节脉窍。⑥一手握住患儿手掌,一手用大指由其手心劳宫穴往上推至腕上三寸间使穴,然后左转推回至劳宫穴。推左手者经腕臂尺侧部而还;推右手者经腕臂桡侧部而还。推劳宫可补心气,推左手由尺侧而还可通小肠之气,推右手经桡侧而还可通大肠之气(见《脏腑点穴法·点穴法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伤寒摘锦

    书名。全称《万氏家传伤寒摘锦》。2卷。明·万全编撰。本书重点选摘《伤寒论》中有关六经脉证治法,并记述了伤寒两感、差后劳复、阴阳易、痓湿暍、霍乱等脉证治法,兼述温病、时行疫病。后收入《万密斋医学全书》中

  • 食胀

    病证名。胀病之一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胀满》。一名谷胀。亦称食积腹胀。指因饮食不节所致的肚腹胀满。《症因脉治·食积腹胀》:“食积腹胀之因,嗜食不谨,胃强能食,脾弱不消,停滞脾胃之间,则食积腹胀之症作矣。”

  • 李子郁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言闻条。

  • 本末

    ①标本的同义词。②指病情发展经过之始终。《灵枢·禁服》:“必审按其本末,察其寒热,以验其脏腑之病。”

  • 胎产全书

    见女科辑要条。

  • 清热导痰汤

    《寿世保元》卷三方。人参、姜半夏、陈皮、黄芩、制南星各二钱,白术一钱五分,炒枳实、茯苓、栝蒌仁各三钱,桔梗、甘草各八分,黄连五分。为粗末,加生姜,水煎去滓,入竹沥、姜汁同服。治痰迷心窍,憎寒壮热,头痛

  • 鼻痒

    病名。指鼻中有痒感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鼻痒,乃热则生风故也。宜防风通圣散加白附子、僵蚕之类。”

  • 反听

    养生术语。即注意力集中听自身呼吸的声音。《抱朴子内篇·论仙》:“欲得恬愉淡泊,涤除嗜欲,内视反听。”

  • 清暑益元散

    ①《症因脉治》卷四方。香薷、鲜藿香。以水煎汤调六一散。治热霍乱,湿热所胜,心腹绞痛,上吐下泻,烦闷扰乱,昏不知人。②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四味香薷饮第一方,见四味香薷饮条。

  • 温毒

    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二。①指春温发斑的病证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三:“伤寒阳症发斑,谓之阳毒,春温发斑,谓之温毒。”②感受温邪热毒疾患的总称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温毒者,诸温挟毒,秽浊太甚也。”一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