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即司马承桢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:“其痔横在肛门。”即肛裂。参见肛裂条。
脏腑惊证之一。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萹蓄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真论·妇人阴疮门》。即阴蚀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巅上一,灸之。”王冰注指百会穴。后《针灸聚英》等作百会穴别名。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浮小麦,详该条。
指手五里穴。《灵枢·小针解》:“夺阴者死,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。”五里穴为禁刺穴,如频频施刺,就会使阴气被夺而死。
病名。由肌痹发展而成。亦有称为肌痹者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脾痹者,四支解堕,发咳呕汁,上为大塞。”《圣济总录·脾痹》:“肌痹不已,复感于邪,内舍于脾,是为脾痹。”《症因脉治·脾痹》:“脾痹之症,即肌痹也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地榆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