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曼公
【生卒】:1596~1672
【介绍】:
明末清初医家。名笠,僧名独立、性易,号天外一门人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博学多识,于诗文、翰墨、篆刻、医学无不精通。明亡后寓嘉兴濮院镇行医,乡居九年后去日本,剃度为僧。宣传佛学临济宗,并行医济人,传医学于池田正直、高天漪、北山道长等人,对中日文化交流颇多贡献。池田氏曾据曼公口授,整理有《痘疹治术传》、《痘疹百死形状传》、《曼公先生痘疹唇舌口诀》等。
【生卒】:1596~1672
【介绍】:
明末清初医家。名笠,僧名独立、性易,号天外一门人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博学多识,于诗文、翰墨、篆刻、医学无不精通。明亡后寓嘉兴濮院镇行医,乡居九年后去日本,剃度为僧。宣传佛学临济宗,并行医济人,传医学于池田正直、高天漪、北山道长等人,对中日文化交流颇多贡献。池田氏曾据曼公口授,整理有《痘疹治术传》、《痘疹百死形状传》、《曼公先生痘疹唇舌口诀》等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生于频骨尖高处的一种疔疮,证治同疔疮。
解剖名。见《眼科临症笔记》。即今之泪腺,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中。其功能为分泌泪液。
病名。为喉痈之生于中间者。《咽喉经验秘传·双喉痈篇》:“……须要看他地位,在中者为热痈。”
病名。指中蛊毒所致的多种病候。包括射工病、沙虱病、水毒病、蛇蛊、蜥蜴蛊、虾蟆蛊、蜣螂蛊等。《诸病源候论·蛊毒病诸候》:“凡蛊毒有数种,皆是变惑之气。……凡中蛊病,多趋于死,以其毒害势甚,故云蛊毒。”《
证名。指病后体虚而致多汗之证。见《证治要诀·盗汗自汗》。病后多汗,有因表虚卫气不固者,治宜益气固表,可用黄芪建中汤、玉屏风散。有因气血俱虚者,治宜补益气血,可用八珍散、十全大补汤;或补气为主,兼以补阴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道士兼医生。曾对古代及当时诸家的医方加以选择,编成《医方大成》一书,已佚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血灌瞳人,详该条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方。犀角、炒大黄各一两,川芎半两,石膏二两,牛黄(研)半分。为末,合牛黄研匀,每服一钱匕,不拘时淡竹叶煎汤调下。治伤寒刚痉,壮热头痛,筋脉不能舒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