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科手术方法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历代方法相似,多以钩或针挑起胬肉,用锄刀或眉刀等剥离,再剔割或剪除之。并指出胬肉割后之残端施以火烙,可防止复发。此法颇与近代手术方法相类似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脏镜源》4卷、《病源手镜》1卷,均佚。
亦名孤浆、胞浆、胎浆、胞浆水。羊膜腔内的液体,即养胎之水。足月妊娠时,羊水量约为600~1200毫升。若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,称为羊水过多症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P1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命关。属足太阴脾经。位于胸部,第五肋间隙中,距胸正中线6寸处。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。主治胸胁胀痛,噫气翻胃,腹胀水肿,咳嗽,痰饮,少乳等。斜
病证名。麻毒炽盛,内陷营血而夹瘀斑的证候。清·马之骥《疹科纂要》:“麻疹不出,忽发红点者,名为夹斑。”由肺、胃同时受麻毒热蒸所致。症见恶寒,壮热,喷嚏流涕,腮红眼赤,咳嗽气急,继则全身既可见碍手的颗粒
【介绍】:东汉时医家。南郡涅阳(今河南南阳)人。据考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老师。
出《开宝重定本草》。即玳瑁,详该条。
医案著作。清·马元仪撰于1713年。本书包括伤寒、杂病、妇科等治案。治疗上着重调和营卫,从气机论治。对病情分析较细致全面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即蚕豆茎,详该条。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一方。炙皂角(去皮子,炙焦黄)二两,川椒一两,细辛一两半。为末,盛于胶囊中,大如指,纳入阴中。治妇人黄瘕,症见经行不利,左胁气结,阴中刺痛,淋露黄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