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生于耳根处的肿疡。由少阳胆经风热所致。初起耳根处肿大如痰核,按之不动而微疼,肿势渐增,状如伏鼠,焮赤疼痛。若身发寒热者,荆防败毒散汗之;发热肿痛甚者,仙方活命饮加升麻、柴胡
五种痹证的总称。出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。①指骨痹、筋痹、脉痹、肌痹(一作肉痹)、皮痹。王冰注:“五痹谓皮、肉、筋、骨、脉之痹也。”《医碥·痹》:“经又分以冬得之为骨痹,春得之为筋痹,夏得之为脉痹,长夏
眼的部位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682~769年【介绍】:唐代本草学家。广陵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博览群书,而以医名。撰有《本草音义》2卷。
见疡医证治准绳条。
同回阳救逆。详该条。
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。即鸦片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龙牙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半产即小产。指由于小产造成的恶露不下。参见产后恶露不下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下田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