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樟木。详该条。
指心与小肠两经俱虚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虚者,手少阴与巨阳经俱虚也。病苦洞泄,苦寒少气,四肢厥,肠澼,名曰心小肠俱虚也。”心虚则少气畏寒而肢厥,小肠虚则分清别浊功能失常而洞泄肠澼。
病症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多为胞睑受邪的证候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,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,热则筋纵目不开,助阳和血汤;然又有湿热所遏者,则目胞微肿,升阳除湿防风汤;真阳不能上升者,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紫茉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疫疠之气。见疠、戾气各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幼幼集成·惊风辟妄》。指小儿急慢惊风。详搐条。
出《救急易方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油桐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石药尔雅》。为消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。又作劳瘵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