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肝病证治

小儿肝病证治

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。肝为刚脏,主风。故病多大叫,目直视呵欠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。肝热壮热引饮,喘闷,口中气热,目内青,直视,身反折强直,手乱动;实则目直视,大叫,抽掣有力,宜泻火清肝,用泻青丸,或龙胆泻肝汤热极生风,风火相扇,痉挛反张,宜清肝熄风,用羚角钩藤汤虚风内动,手指蠕动,甚或瘛疭,心憺憺而动,脉象细促者,宜三甲复脉汤育阴潜阳。《幼科要略》:“肝病惊骇,木强火炽,其病动不能静,且火内寄肝胆,火病来必迅速,后世龙荟芩连,必加冰麝硝黄,取其苦寒直降,咸苦走下,辛香透里窍之闭也。如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皆可选用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食治

    即食疗。详该条。

  • 红中蚀烂舌

    也称虫碎舌。纯红色中有糜烂红点,如虫蚀状之舌象。为水火不济,热毒炽盛之候,宜泄热攻下(见《伤寒金镜录》)。

  • 小腹痛

    证名,出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。又称少腹痛,指下腹部疼痛。《医林绳墨·腹痛》:“若自脐以下而腹作痛者,名曰小腹痛。”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下焦小腹痛者,或寒或热,或食或虫,或血或气逆,皆有之。凡闭结者

  • 读过伤寒论

    书名。陈伯坛撰。18卷,又“卷之首”2卷。初版于1929年。陈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,此编对《伤寒论》的原文注释能阐发经义,并批评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。“卷之首”谈《内经》及《伤寒论》读法,颇多新的体会

  • 眼暗

    证名。见《备急千金翼方》卷十一。亦作眼闇,即目昏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刺打草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飞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脾精

    脾的精气,即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。《素问·示从容论》:“四肢解堕,此脾精之不行也。”

  • 上廉

    ①经穴名。代号LI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圣济总录》称手上廉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3寸处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桡神经深支;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。主治头痛,目眩,肠

  • 口齿论

    书名。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。一卷,唐·邵英俊撰,已佚。

  • 火珠疔

    病名。属痘疔。生于鼻窍中,气息难出,息如喷火,面赤眼红,口渴烦燥,痰涎不涌,食不能入。急宜内服清瘟败毒饮,外涂黄连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