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邪凝涩而使气化阻滞的病机。寒为阴邪,其性凝滞、收引、易伤阳气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寒气入经而稽迟,泣而不行。客于脉外则血少,客于脉中则气不通,故卒然而痛。”故寒邪致病多出现疼痛、腹胀、胫肿、拘挛或麻
①又称常脉。即正常的脉象。亦即脉来有胃气、有神、有根。②即辨别脉象。
针刺疗法之一。指在刺入穴位的针具上,用电针机通电,将电流刺激和针刺结合起来的治疗方法。我国在解放前就有报道,近年来应用更为普遍。临床操作时,选取两个适宜穴位,进针得气后,即可按电针机使用要求给予电流刺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其疮有脓汁,焮赤痒痛。即疥疮之形大者。详该条。
见本草选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青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LR2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荥(火)穴。位于足背第一趾蹼缘中点上0.5寸;或于第一、二趾间的趾缝端取穴。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,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、静脉。主治头痛,眩晕
书名。1卷。金·刘完素撰。清·周学海注。原无刊本,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《周氏医学从书》时,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。本书对于消渴病的病因、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立之,号复真先生。从崔嘉彦学习医术,精于脉学。著有《脉诀》、《方脉举要》等书。
七气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七气候》:“忧气,则不可极作,暮卧不安席。”参见七气、九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