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中府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亦名妊娠头痛。见《女科秘要》卷二。多因孕后阳气虚衰,感受风邪;或因血聚养胎,阴虚阳亢,及血虚等因而致头痛。感受风邪者,兼见发热,头痛连及项背,宜疏风止痛,用川芎茶调散;阴虚阳亢者,兼见头胀而热
病名。指阴囊汗湿并出黄水或肿如水晶的一种疝症。多由寒湿下注所致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二:“水疝,其状肾囊肿痛,阴汗时出,或囊肿而状如水晶,或囊痒而燥出黄水,或少腹中按之作水声。得于饮水醉酒,使内过劳,汗出而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因肝经风热壅盛,以致二目睛旋转不定,与辘轳相似。类今之眼球振颤。宜疏风解热,用通肝散(《张氏医通》方)加减。
病证名。指因病后余邪未净,正气未复而睡眠过多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:“病后多眠,身犹灼热,余邪未清,正气未复也。宜沈氏葳蕤汤。”又:“惟汗下后酣眠者,为正气已复,可勿药也。”参见嗜卧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香樟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麻疹舌苔主要辨黄、白、黑三种。白苔为肺热,黄苔为脾胃热,宜用清热解毒或随证施治。若黑而湿润,为热在血分,黑而干燥苔,为热在气分,宜分别选用清热解毒凉血,或清气分实热之剂治之(见《麻科活人全书》)。
练功方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以右腿为例,右手扶凳,左手撑左膝(或两手同撑左膝),身微向左侧前倾,右腿屈髋膝迅速向后蹬后收回,逢二数使足落地。适用于治疗胯膝部疾患。
即扶桑丸,见该条。
进针法之一。用稍短于所用毫针的空心细管一根,竖置穴上,然后将平柄毫针放入管腔,用食指快速叩击露出的针柄,使针迅速进入皮下,随即除去套管,可以减轻进针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