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热夜啼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。又称胃气虚喘。指胃气虚耗而致气逆不降的气喘。《医学入门·喘》:“胃虚极则气上逆。”症见抬肩撷肚,喘而不休。多由久病或大病后中气受伤所致。治宜补中气,养胃阴为主,
①即五味所禁的简称。详该条。②《灵枢经》篇名。主要论述针刺治疗中五禁、五夺、五逆、五过、九宜的意义。文中着重介绍了针刺五禁的内容,故名。
即砭石。《礼记内则》:“古者以石为针,所以为刺病。”
出《肘后方》。即齿龋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刺五加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12卷,已佚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即藤杜仲,详该条。
《素问·阳明脉解》:“四肢者诸阳之本也。”四肢是人体十二经脉起止处,人体的精、气、血均靠十二经脉输布。十二经脉中,阳脉受气于四肢,阴脉受气于五脏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阴者主脏,阳者主腑,阳受气于四末,阴
①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狗屎花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紫金莲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