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导赤泻心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喉节

    ①病名。又名喉疖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此证生于鸠之中,初起如梅核,在喉膈之间,吐不出咽不下,至三日渐上喉节之间,名曰喉节。”治疗须用针刺破,然后以胆硝丹吹入喉中,再内服雄黄化毒丸。②解剖部位名,俗

  • 梁柘轩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希曾。嘉应(今属广东梅县)人。长于诊治瘰疬,撰有《疬科全书》(1909年刻行),为治瘰疬之专书。认为此症由体质虚弱,血枯阴亏,气滞痰凝等原因所引起,其治疗主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;

  • 蠹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又名缺盆疽、锁骨疽、发历疽、石疽、历疮。因肝胆二经积热而成。生于缺盆穴(锁骨上窝处)。初起患部肿大如豆,渐大如李,色紫,坚硬疼痛;可伴寒热往来,筋脉拘急,不思饮食,胸腹膨胀,

  • 双蛾

    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:“盖肿于咽之两旁者,为双蛾。”即双乳蛾。详该条。

  • 疮疡温通法

   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。见《外科精义》卷上。凡疮疡属阴寒之证者,在整个治疗阶段中,都应用温经通络的药物,促使阴寒凝滞之邪,得以消散。常用方:内服如阳和汤、独活寄生汤,外用如阳和解凝膏等。

  • 葛震父

    【介绍】:见葛应雷条。

  • 木香利膈丸

    见《兰室秘藏·呕吐门》。即吴茱萸丸,见该条。

  • 手阳明之正

    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阳明经别,详该条。

  • 乌龙膏

    ①《伤科汇纂》卷七方。百草霜、百部、白蔹各三钱,百合、白及、乳香、没药各五钱,麝香一分,炒糯米一两。为末,加陈小粉四两炒黑,醋熬成膏服。治跌打损伤,筋断骨折,青紫肿硬。②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四。即乌

  • 白苔中红舌

    舌四边有白苔,舌心无苔而红的舌象。无苔部分属气津耗损,舌边周有白苔,是邪在太阳或少阳见证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当于祛邪治法中照顾气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