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野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胡洽条。
出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胡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,见《备急千金要方·淋闭》。又称小便不禁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古今医鉴·腹痛》。多由寒凝血阻,或热与血结,或久病入络,气滞血瘀,或跌扑损伤,瘀血停聚而成。证见腹痛固定一处,喜热拒按,持续不愈,或有积块,或遇夜更痛,舌质紫暗或有瘀点,脉濇等。治宜活血祛
《说文解字》:“,……,一曰耳门也。”参见耳门条。
证名。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。参见鼻齆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井疽之成漏者。见井疽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九方。桃枝白皮一握,朱砂、炮附子、豆豉、炒吴茱萸各一两,栀子仁十四枚,当归、肉桂各三两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匕,加生姜三片,水煎服,日三夜一服。治中恶霍乱,心痛,胸胁痛,喘急。
医论著作。2卷。明·戴思恭撰于1443年。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、病理、证脉、治法等,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,予以推求发挥,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。本书本无传本,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