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妊娠喘

妊娠喘

病证名。见清·汪家谟《胎产辑萃》。亦名胎喘。病因脾肺素虚,孕后水气逆行,上乘于肺;或感受风寒肺气失宣;或火动胎元气逆作喘;及胎死不下,奔迫上冲等所致。症见痰喘气急,夜卧不安。脾肺素虚者,兼见四肢无力,卒然气喘不足以息,宜补益脾肺,用生脉散;感受风寒者,兼见发热恶寒,宜疏风散寒,用参苏饮;火动气逆者,兼见烦躁发热,用黄芩香附为末,水调服;胎死不下者,兼见面赤舌青,喘不得卧,用催生汤(苍术枳壳桔梗陈皮、芍药、白芷川芎当归肉桂半夏甘草麻黄厚朴木香杏仁茯苓生姜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巳寒丸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方。荜茇、肉桂各四斤,炮姜、高良姜各六斤。为细末,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治久寒积冷,脏腑虚弱,心腹疼痛,胁肋胀满,泄泻肠鸣,自利自汗,米谷不化,阳气暴衰

  • 莲蓬壳

    出《海上方》。为莲房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舌舒

    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吐舌,见该条。

  • 汗毒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发颐。见该条。

  • 以补为攻

    治法术语。指通过补虚扶正以达到祛邪目的的治疗方法,见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。疾病出现邪实证候,但病邪之所以不能除去,系因正气虚衰不能驱邪外出,且病情又属正气不能耐受攻邪治法者,则宜补虚以扶助正气,正气得

  • 黄氏医书三种

    丛书名。清·黄元御撰。刊于1872~1880年。包括作者晚年三部医著,即《素问悬解》、《灵枢悬解》和《难经悬解》。

  • 实脉

    脉象之一。三部脉举按皆有力。《脉经》:“实脉大而长,微强,按之隐指愊愊然。”主实证。《校正图注脉诀》:“实者,阳也。指下寻之不绝,举之有余,曰实。主伏阳在内,脾虚不食,四体劳倦。”

  • 白虎风

    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三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二:“夫白虎风病者,是风寒暑湿之毒,因虚所起,将摄失理,受此风邪,经脉结滞,血气不行,畜于骨节之间,或在四肢,肉色不变,其疾昼静而夜发,即彻骨髓痰疼,其

  • 燥痰

    痰证之一。①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升于肺,多毛焦,面白如枯骨,咽干口燥,欬嗽喘促,名曰燥痰。”②即火痰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详见该条。③即气痰。见《医宗必读·痰饮》。参见气痰条。④指痰恋于肺的病证。《杂

  • 胎死腹中

    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。即子死腹中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