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高学山约撰于1872年左右。高氏融合前人学说,发挥个人的见解以注释《金匮要略》,对杂病的病机、诊断、方义等阐析较详。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唯心或主观、附会的解释。原稿分为四册,末册佚去二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方。羊肾(阴干)一具,茯神一两半,五味子、甘草、桂心、巴戟天、石龙芮、牛膝、山茱萸、防风、干姜、细辛各一两,人参、石斛、丹参、肉苁蓉、钟乳粉、附子、菟丝子各五分,干地黄二两。为末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即交肠,见该条。
出《海上集验方》。为覆盆子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骨度》。即骶骨、尾骨所在部位。参见尾骶骨条。
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为绞股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即葛花,详该条。
见《保健药石——麦饭石》。为麦饭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峨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眉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