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先躁后烦的证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二:“所谓躁烦者,谓先发躁,而迤逦复烦者也。”有谓内热曰烦,外热曰躁;烦属阳,躁属阴;内热为有根之火,外热为无根之火者。故但躁不烦,及先
【介绍】:参见阎纯玺条。
指眼、耳、口、鼻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阳出上窍。”参见七窍条。
病证名。遗精的一种。见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三。又称梦失精、梦泄精、梦泄。指因梦而遗精者。多因见情思色,相火妄动,或思虑过度,心火亢盛所致。《类证治裁》:“心为君火,肝肾为相火。君火一动,相火随之,而梦泄焉
【介绍】:见沈好问条。
证名。筋挛的别称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五:“故筋挛亦曰筋瘛。”详筋挛条。
见《异授眼科》。即外眦。详该条。
《医宗金鉴·幼科心法要诀》卷五十二方。白术(土炒)、陈皮、厚朴(姜炒)、赤茯苓、黄连、炒神曲、炒麦芽、使君子、甘草、泽泻。加灯心,水煎服。治小儿疳久泄泻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即蛇葡萄根,详该条。
指表现于病人体表,主要是通过望、闻诊而得到的病候,系与“内证”相对而言,见《难经·十六难》。如肝病之外证是“善洁、面青、善怒”、肺病之外证是“面白、善嚏、悲愁不乐、欲哭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