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太医局提举

太医局提举

宋代医官职称。1076年(熙宁年间)在太医局设提举1人,总管该局工作。与太医局令的职权相同。参见太医局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合骨

    骨名。足内踝的俗称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在内者名内踝,俗名合骨。”

  • 内托黄芪柴胡汤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一。即内托芪柴汤,见该条。

  • 头骨

    骨名。又名预颅,即颅。指头部骨骼,由脑颅骨与面颅骨构成。

  • 万病丸

    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一方。干漆(炒,烟出青白为度)、牛膝(酒浸)各一两。为细末,以生地黄汁一升同药末慢火熬膏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腹米汤送下。治妇人月经瘀闭,脐腹作痛,及产后癥瘕等症。

  • 小金丝膏

    《串雅内编》卷二方。沥清、白胶香各二两,乳香二钱,没药一两,黄蜡三钱,香油三两。熬至滴水不散,倾入水中,拔扯千遍收贮,用时捻作饼,贴患处。治疥疮疖毒。

  • 气色门户

    出《望诊遵经》。气色,指五脏的精气及反映于面部色泽;门户,指五脏在面部分属部位。五脏各有主色和分部,前人根据五行相生相尅的理论,从面部一定部位的色泽变化,以推测五脏的病变及预后。这种诊法,须四诊合参,

  • 三黄泻心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六方。大黄、黄连各二钱,黄芩一钱。为粗末,以麻沸汤浸良久,去渣,分二次服。治狐惑,舌白齿晦,面目乍白、乍赤、乍黑,变异无常,四肢沉重,默默多眠,喉蚀声哑,上唇生疮。本方组成与

  • 经来如屋漏水

    病证名。《竹林女科证治》:“经来如屋漏水,头昏目眩,小腹作痛,更兼白带,咽中臭如鱼腥,恶心吐逆,此血虚有热也。先用理经四物汤(四物汤加白术、柴胡、香附、延胡索、三棱、黄芩),次用内补当归丸。”

  • 白马胎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即走马胎,详该条。

  • 红浮萍

    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满江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