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濯之《胎产须知》。即胀后产。详该条。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方。缸砂(水浸半月,微煅)、黄花地丁、栀子各一两,黄芩(每斤用皂角仁、侧柏各四两,水煮半日,汁干为度)、黄连、皂角子各二两,青黛五钱。为末,用大柿饼肉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四十至五十丸,
定穴方法之一。出《灵枢·骨度》。古时以骨节作标志定出度数,测量人体各部长短、大小,称骨度。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法。即不分人体高矮肥瘦,在一定部位内都折成相同分寸;厘定穴位所在。后世为了取穴方便,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积雪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医学原理》卷六。即录食泻。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白茅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急而重的病症,亦可指急性病、新发病。
见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鸡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即弄舌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大业中(605~616年),曾任太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