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多寐

多寐

病证名。同多卧多眠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:“多寐,心肺病也。一由心神昏浊,不能自主;一由心火虚衰,不能生土而健运。其原有如此者,试言其症状。体重或浮而多寐,湿胜也。宜平胃散防风白术。食方已,即困倦欲卧,脾气弱,不胜食气也。俗称饭醉。宜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麦芽四肢怠惰而多寐,气弱也。宜人参益气汤。长夏懒怠,四肢无力,坐定即寐,肺脾两经之气本弱,复为炎暑所逼也。宜清暑益气汤病后多眠,身犹灼热,余邪未清,正气未复也。宜沈氏葳蕤汤狐惑症舌白齿晦,面目乍白乍赤乍黑变异无常,四肢沉重,默默多眠,大病后肠胃空虚,三虫求食,食人五脏,食其喉则为惑,其声哑,上唇必有疮,宜三黄泻心汤。食其肛则为狐,其咽干,下唇必有疮,宜雄黄锐散。此症杀人甚急,当急治也。通用宜黄连犀角汤、治惑桃仁汤风温阳脉浮滑,阴脉濡弱,发热,咽干口苦,微恶寒,闭目欲眠,少阴伏邪发出,更感太阳客邪也。宜黄芩汤加桂枝石膏,甚则葳蕤汤加减。亦有阴阳俱浮。具如前症。太阳受邪误发汗也,宜麻黄升麻汤去二麻、姜、桂。取汗即愈。热病得汗后,脉沉细身冷喜卧,脉沉细昏沉不省,阳气遏也,急与药令四肢温暖,不尔,有熟睡死者,宜四逆汤伤寒诸般多寐症,各详本条,兹不赘,惟汗下后酣眠者,为正气已复,可勿药也。”参见嗜卧、多卧、多眠、善眠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刘立之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开条。

  • 损伤瘀血

    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。因跌扑、负重或其他外伤后血离经脉,流溢停于肢体组织内所致。症状可因瘀血部位,量之多少及时间久暂不同而异。如滞于肌肤则肿痛青紫;郁于营卫则血瘀而生热;积于胸胁则为胀闷;结

  • 十九号大畜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蒺藜散,见该条。

  • 嫩双钩

    见上海中医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钩藤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滋补济阴丸

    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四方。熟地黄五两,山萸肉、山药各三两,茯苓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芍药、地骨皮、龟板各二两,黄柏、知母、青蒿、五味子各一两二钱半,牛膝、杜仲各一两五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服三至五钱,早空心白

  • 流气法

    见留气法条。

  • 三候

    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。五天共有60个时辰,成为一个甲子,称为一候;三候共十五天,成为一个节气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:“三候谓之气。”

  • 保婴金镜录

    儿科著作。1卷。明代作品,撰人不详,薛己注。约刊于16世纪中期。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诊法并治验30余则,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,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。本书收入《薛氏医案二十四种》中。

  • 热病劳复

    劳复证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热病劳复候》。参见劳复、温病劳复条。

  • 统旨清中汤

    《金匮翼》卷六方。黄连、炒栀子各二钱,陈皮、茯苓各一钱半,姜半夏一钱,草豆蔻仁、炙甘草各七分。加生姜三片,水煎,食前服。治腹痛,二便闭赤,喜冷恶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