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喉腥

喉腥

病证名。指病者自我感觉喉中有腥味。又名喉中腥臭。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一:“因劳心过度,肺气有伤,以致气出腥臭,唾涕稠粘,口舌干燥。”临证宜审脉证,随证治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蟹睛横出

    病证名。蟹睛症,因黄仁自黑睛溃口绽出,“始如蝇头,中如蟹睛,甚则横长如黑豆”(《目经大成》)故名。即蟹睛。详该条。

  • 弄产

    病名。指妊娠后期,胎忽乱动,而脉象并无即将分娩的征象。清·周登庸《续广达生篇》卷三:“怀孕六、七个月或八、九个月,偶略曲身,胎忽乱动。二、三日间或痛或止,或有水下,惟腰不甚痛,脉未离经。名曰弄产。”

  • 坏都

    都,防水之堤。指堤防败坏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溃溃乎若坏都。”

  • 狂越

    证名。指神志失常而狂乱无定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诸躁狂越,皆属于火。”参见狂条。

  • 气脚

    古病名。泛指脚气以外的其他脚膝软弱之症。《中藏经·论脚弱状候不同》:“谓人之喜怒忧思,寒热邪毒之气,自内而注入于脚……其状类诸风、历节、偏枯、痈肿之证,但入于脚膝,则谓之气脚也。”因与脚气之病邪从外而

  • 痰积发热

    病证名。指痰积中脘所致的发热。《金匮翼·痰积发热》:“其脉弦滑,其证胸膈痞塞,背心疼痛。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,令人憎寒发热,状类伤寒,但头不痛,项不强为异。”参见发热、痰症发热等条。

  • 周扬俊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禹载。江苏苏州人,少攻举子业,屡试不第,年近四十,弃举子业而学医,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,辛亥年间(1671年)至京师,为王公等所重视。辑有《温热暑疫全书》(1

  • 结喉痈

    病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。①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结喉痈发项前中,肝肺积热塞喉凶,脓成若不急速刺,溃穿咽喉何以生。”指痈生于颈前正中,结喉之上,颏以下者。症见红肿灼痛,前颈肿胀,甚则肿塞

  • 迷口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泄秘》卷上。即鹅口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石萸肉

    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石仙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