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唇疔

唇疔

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四。系指疔生唇上。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。症见疔生于上、下唇或口角处,初起如粟如芥,形小根深,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,可有白色疮头,自觉麻木痒痛,甚则红肿剧痛,壮热烦渴,二便不利。触破或挤压疮头,易致疔疮走黄,可见唇面俱肿,疮色发黯,神昏谵语等症。内治:宜凉血解毒泻火,用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加减;疔疮走黄者,服紫雪丹解毒清心开窍外治蟾酥锭磨水涂患处。参见疔疮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杖仙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尚先条。

  • 穿板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蚝壳

    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牡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水飞雉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水飞蓟,详该条。

  • 退翳丸

    《增补万病回春》卷五方。当归、川芎、白蒺藜、菊花、羌活、密蒙花、蔓荆子、荆芥各一两,地骨皮、川椒各七钱,菊花、蝉蜕、天花粉、楮实子、黄连、甘草各三钱,木贼(童便浸)二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服一钱。有

  • 独丁子

    见《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》。为金铁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催乳

    又称通乳、下乳。指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。由于气血虚弱而致缺乳,症现乳汁全无,或有而不多,乳房无胀痛感,面白唇淡,食少便溏,治宜补血益气,佐以通乳,方用通乳丹加减(方见缺乳条);由于肝郁气滞而致缺乳,症现

  • 小儿疳伤眼目

    病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小儿疳伤眼目,疼痛羞明不开,乌睛上青翳如黑珠子,或白膜遮睛。”即小儿疳眼,详该条。

  • 脱管锭

    治疗肛门漏管的药锭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由白砒一两,乳香五钱,明雄八钱组成。外形如针,插入漏管后可腐蚀漏管促使其脱落。可用于单纯性肛瘘的治疗。

  • 李隆基

    【生卒】:685~762【介绍】:唐代皇帝,即唐玄宗,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)人。知音律、戏剧,善医识病。开元十一年(723),主持编成《开元广济方》5卷,颁行天下以救疫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