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药物性味和平者,多属调理扶正之品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无毒治病,十去其九。”
病名。见《疡科选粹》卷一。即生于胃俞、肾俞之疽。证治同发背。
出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。即丹痧,详该条。
灾害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灾眚时至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耳中疳臭。多由湿热相搏,上冲于耳而成。治宜清热燥湿,用交感丹(《证治准绳》:香附子、茯神、黄连、桂心、甘菊花)。参见脓耳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不调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医论著作。清·宝辉撰于1901年。作者指出寒、温、疫三病的治法,金、元诸家均有所偏,遂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。文字简要,所附《游艺志略》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。此书收入《珍本医书集成》中。
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冰翳。其障“如冰冻坚实,傍观透于瞳神内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属圆翳内障范围,详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孩儿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