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天庭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五官已辨,阙庭必张。”详天庭条。
《伤科补要》卷三方。荆芥、羌活、防风、川芎、天花粉、白芍药、秦艽、薄荷、当归、红花。水煎服。用于破伤失血后之调养。
见《脉经》。即妊娠。详该条。
见成都中医学院等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。为薏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痘疹正传必读》。6卷。清·沈巨源撰。刊于1696年。卷1~2论痘症各期的症治;卷3~5集引古今治痘理论与医方。作者于痘疹理论,宗费启泰《救偏琐言》一书;在治疗上,对攻下之法尤为重视。
指纹弯向大指旁,主痰热(见《医宗金鑑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)。
见《中药通报》(5):205,1956。即蛤蟆油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异授眼科》。指宿翳之顽固不易消退者。参见宿翳条。
①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蜂斗菜之别名。②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算盘子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。①又名浮筋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腕部掌侧横纹,近桡动脉处。《保赤推拿法·掐赤筋法》:“掌肱交界之横纹上,靠大指边,第一赤筋,属火,以应心与小肠,掐之,治内热外寒、霍乱。”②即赤淡黄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