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十月胎形

十月胎形

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成长过程。北齐·徐之才逐月养胎方》:“妊娠一月始胚,二月始膏,三月始胞,四月形体成,五月能动,六月筋骨立,七月毛发生,八月脏腑具,九月谷气入胃,十月诸神备,日满即产矣。”后世医家对一、二、三月的胎形又有不同的描述,如:《诸病源候论》:“一月胎形,二月始膏,三月始胎。”《女科要旨》:“一月为、二月为胚,三月为胎。”清·何荣《胎产金鍼》:“一月如露珠,二月如桃花,三月分男女。”以上均是前人对十月胎形的认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西医学入门

    见汇通医经精义条。

  • 缩胎

    出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五。即缩儿胎。详该条。

  • 白薄滑苔舌

    舌苔薄白而滑润的舌象。本舌比白微滑苔的苔上津液较多,似米汤敷于舌面,主外感寒湿,或体内素有寒痰宿饮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前者宜祛寒化湿,后者当温化痰饮。

  • 足针疗法

    是指针刺足部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。临床操作时,应先用温水浸泡足部或以酒精反复擦拭,促使较厚的足底皮肤软化,减轻进针疼痛,并可清洁消毒,避免感染。选定部位后,快速进针,应注意不要刺伤骨膜,给予中强刺激,留

  • 赵依吉

    【介绍】:见赵学敏条。

  • 欧阳植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叔坚。景陵(今湖北天门)人。学儒,旁通医术,著有《救急疗贫易简奇方》1卷。

  • 五脏所主

    简称五主。指五脏与体内组织的联系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脏所主:心主脉,肺主皮,肝主筋,脾主肉,肾主骨。是为五主。”

  • 下疳

    病名。①是指发生在男女阴部的早期梅疮。见《黴疮秘录》。又名妬精疮、疳疮。由不洁性交而得。其症发于阴茎、龟头、包皮,女子大、小阴唇、阴道等处。初起患处生豆粒大硬结,不痛亦不破溃,即硬性下疳;初起似小疮,

  • 金钩子

    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枳椇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隔物灸

    即间接灸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