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医食同源

医食同源

食疗的起源极早,一般认为,医药的起源与食疗的起源在时间上是一致的,故曰医食同源。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,发现了有治疗作用的食物,可食也可药。同时,通过进一步的生活医疗实践,将一些食物营养价值不大,但治疗作用明显的分了出来,而成为专门用于治病的药。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,药实源于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元寸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麝香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冲风泪出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风泪初起冬月甚,久则冬夏泪濛濛,肝虚冷泪不疼赤,实则热泪肿红疼。”治法:虚证宜养血补肝,祛风止泪,用止泪补肝散加减;实证宜疏风清热散邪,用川

  • 神珠丹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六方。又名离珠丹。炒杜仲、萆薢、巴戟天各二两,诃子五个,龙骨、朱砂各一两,炒补骨脂三两,胡桃肉一百二十个,砂仁半两。为细末,酒糊为丸,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三十丸,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。

  • 暴气

    ①急性病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员利针者,大如氂,且员且锐,中身微大,以取暴气。”②忿怒暴躁之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暴气象雷。”

  • 怕羞草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即含羞草,详该条。

  • 燥火呕吐

    病证名。指呕吐因肺胃有热,复伤燥邪所致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燥火呕吐之症,喘逆呕吐,吐则气急,呕少难出,口唇干燥,烦渴引饮。”脉多浮数或数大。宜选用清燥汤、葛根石膏汤、门冬知母汤等方。

  • 乳浆草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泽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意守

    气功术语。指在气功锻炼中,在身心安静的情况下,把意念“放”在身体的某一部位。意守一词是从“内守”、“守一”等词演化而来。“意”是指心之动而未表现于外者,是意念活动;“守”是指相守而不离。所以,意守是摄

  • 熟地黄丸

    ①《银海精微》卷下方。熟地黄一两,五味子、炒枳壳、炙甘草各三钱。为细末,炼蜜和丸,每服一百丸,食远清茶送下,日三次。功能养血凉血祛风。治血弱阴虚,不能养心而致心火旺,阳火盛,偏头肿闷,瞳子散大,视物则

  • 昼热

    证名。指白天发热,或热在白天升高。《证治准绳》卷一:“昼则发热,夜则安静,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。……昼热则行阳二十五度,柴胡饮子。”《增补万病回春·发热》:“夜则静,昼则发热者,此热在气分也。小柴胡汤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