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级宝鉴
见医级条。
见医级条。
明代官名。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,参见惠民药局条。
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。溃疡之一种,指外痈成脓溃破后久不愈者。治疗参见外痈,溃疡条。
见《验方新编》卷九。即保产无忧散。见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吉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医学准绳六要》。即牙齿之埋于牙龈部分者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形长而白色,有寒热,证治同疔疮。
初到一个地区,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,暂时未能适应而出现的各种病状。如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腹痛泄泻或月经不调等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关元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麻疹发热而口渴。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:“麻证原是火邪,心火内亢,肺焦胃枯,津液干涸,发热之时,未有不渴,不可以冷水与饮,只宜绿豆、或芝麻,或陈炒米煎汤饮之。”如麻疹初起即口渴、热重者,多挟温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又名芍药桂酒汤。黄芪五两,芍药、桂枝各三两。以苦酒一升、水七升相和,煮取三升,每服一升。治黄汗病,身体肿,发热汗出而渴,状如风水,汗沾衣,色正黄如柏汁,脉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