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史以甲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梵天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葛应雷条。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莱菔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新修本草条。
①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无根藤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菟丝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翰林医官院,官阶正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六。又名小儿遗毒烂斑。系胎儿感染父母梅疮遗毒所致。其症重者,婴儿出生后,周身皮肤红赤,脓血淋漓,腐烂成斑;甚则毒攻九窍(眼、耳、口、鼻、前后阴),产生烂斑,皮肉损坏。轻者,婴
叶桂治疗上部燥证的经验。见《临证指南医案》。秋燥外袭,伤人肺气,症见身热头痛,干咳无痰,咽喉干痛,甚或痰中带血。宜辛凉润肺,或结合清气,用桑叶、杏仁、玉竹、沙参、梨皮、香豉等药,侧重气分治疗。
手掌的肌肉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血气盛则掌肉充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