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冷涎

冷涎

六涎之一。多由“脾气不运,复因肝气所乘,伏而不动,停水滞谷”(《史载之方》)而成。其症可因怒而诱发。症见心前溃乱不快,闷倒不省人事,四肢渐次发冷等。治宜温化痰涎。用青州白丸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咳家

    指经常咳嗽的病人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。详咳嗽条。

  • 薄泽

    指色泽浮薄明亮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薄泽为风。”张景岳注:“风病在阳,皮毛受之,故色薄而泽。”

  • 订正金匮要略注

    书名。全称《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》。8卷(《医宗金鉴》卷18~25)。清·吴谦等纂注。吴氏等鉴于《金匮要略》的一些旧注本每多“随文附会,难以传信”,遂予订正,详加注释,并选集前人注本中能阐发仲景学说

  • 发颐

    病名。①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又名腮颔发、颐发、汗毒。由患伤寒或温病发汗未尽或疹形未透,以致余毒壅积而成。初起身发寒热,颐颔之间(腮腺部位)一侧肿如结核,微热微痛,渐肿延及患侧耳之前后,疼痛日增。若溃后

  • 乍疏乍数

    脉搏节律不匀、散乱无章、时快时慢之象,可见于气血严重消耗,病情危笃之候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(脉)乍疏乍数曰死。”

  • 枕矼(gōng)法

    正骨手法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一。原用于腰椎骨错位陷入的整复。令患者俯卧于宽板凳上,腹部垫以布垫,肩胛及两腿以带缚固定,然后将明显凸起之骨节,用手或木杠轻轻滚按,使其平正复原。今少用。

  • 红娘虫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红娘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血胎

    病名。假孕症型之一。谢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此症因经行者或举重物或犯房事,致经事不卒,瘀滞子宫,经闭腹大,状如怀孕,法当下其瘀血,则腹胀自消。”方用血府逐瘀汤。

  • 灸火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九。是由艾火条灼而伤的一种小面积烧伤。即灸疱,详该条。

  • 脉如

    脉学著作。2卷。清·郭治撰于1753年。作者深感切脉诊病之不易,遂搜集前人有关脉学理论经验,结合个人临床体会编成本书。书中以浮、沉、迟、数为四大纲,阐析28脉颇详。除脉诊外,并简介望、闻、问三诊。但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