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方。穿山甲(土炒)、金银花、大黄各三钱,陈皮、当归尾各一钱半,天花粉、薄荷、赤芍药、生地黄、白芷、乳香、甘草、防风、贝母各一钱,没药、皂角刺各五分。水煎,空腹服。治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山枝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,详十三指形条。
病名。见《囊秘喉书》。鏁,同锁(《集韵》)。即锁喉风。参见喉风条。
见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通经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指颈的后部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肾热病者,……热争则项痛而强。”
见叶氏医案存真条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麦芽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,代号SP1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位于胸部,第三肋间隙中,距胸正中线6寸处。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,并有胸外侧动、静脉及第三肋间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胸胁支满,痛引胸背,咳嗽气逆等。
书名。3卷。清·叶茶山撰。刊于1805年。这是一部灸、药并用的著作。卷1主论经络、腧穴及灸法总论;卷2治症综要,为多种疾病的灸法并配合药物治疗,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;卷3肿疡主治类方,为治疗外科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