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实
同里实。详该条。
同里实。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白马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亦名阳汗。详该条。
出《乾坤生意秘韫》。为磁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明·龚居中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。生于乳头之下的痈肿。因乳根穴而得名,故云。详乳痈条。
【介绍】:三国时蜀国医家。据史料记载,著有《意医纪历》1卷,现已不传。
病名。出《疬科全书》。多由气血凝结而致。初起只一核,圆若弹丸,不痒不痛,日久亦不增大,故名顽核疬。不须施治。惟戒郁怒及燥火生痰之物即可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瓠子,详该条。
十二剂之一。用寒凉药物组成,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。参见寒能制热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7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温疫传变的一种形式,指伏于膜原之邪既外犯三阳经而出现表证,又渐化热入胃而现里证。《温疫论》上卷:“此(指三消饮)治疫之全剂,以毒邪表里分传,膜原尚有余结者宜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