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食茱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铜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。小儿热盛生风,欲为惊搐,血气未实,不能胜邪,故发搐。大小便依度,口中气热,当发之。用大青膏。
即拯阴理劳汤。见该条。
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又名猴疳。由胎中感受遗毒所致。临症初生儿臀部焮肿溃烂,红赤无皮;重者可延及遍体,以上窍为甚。治疗:内服猴疳化毒丹。外用甘草水溻洗。并搽黄连油或青黛散敷之。类似胎传梅毒。
古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。即蛊注痢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接骨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马槟榔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辨证录》卷十三。即手心毒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