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论注

伤寒论注

书名。①清·柯琴编注。4卷。书成于1669年。柯氏在编注此书时,贯串“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,不专为伤寒一科”的思想,对《伤寒论》原文逐条逐句加以研究、校正。编法上的特点是“以证为主”,如麻黄桂枝、白虎、承气汤证等,各以相关条目归纳类聚,柯氏予以阐析、注疏,条理比较清楚,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见解。在《伤寒论》注本中具有较大的影响。刊本颇多,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了《伤寒来苏集》排印本。②清·王丙撰。6卷。撰年不详。王氏按《千金翼方》卷9~10所辑《伤寒论》原文,并据《脉经》参校后作为原文定本加以注释。卷1~2,论太阳病各主要方剂用法;卷3~5,谈其它各经病状及治法;末卷述伤寒宜忌,发汗、吐、下后病状等内容,并附杂方。本书经陆懋修校正,改名《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》。原刻入《世补斋医书后集》中。此外,王氏于本书后复有《伤寒论附余》2卷,列述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湿温寒疫诸病,并附《伤寒例新注》、《读伤寒论心法》、《迴澜说》、《时节气候诀病法》各一卷,亦均经陆氏校正。③明·史闇然、清·陈亮斯均曾撰《伤寒论注》,书未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角孙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J20。出《灵枢·寒热病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手太阳,手、足少阳之会。位于头侧部,耳尖正上方发际处,折曲耳廓取穴。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、静脉的分支。主治耳部红肿,目赤肿痛,目翳,颊肿,

  • 异痧杂证经验良方

    见急救异痧奇方条。

  • 小鸡菜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苦地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孟河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初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介石。江苏江宁人。长于儿科诸证,于1725年撰《幼科直言》一书(1726年刻行),其书简明不繁,采取直言无隐之意,并辑有儿科验方。

  • 经多发肿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女科备要》。即经水不止,身发肿满。详该条。

  • 偃月翳

    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偃月翳内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鬲痫

    病证名。风痰阻于胸鬲而引起的痫证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鬲痫之为病,目反,四肢不举。”治宜利胸鬲风痰。或用灸法,先灸风府,次灸百会、人中、承浆。

  • 冷泪

    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若迎风而出汪汪,冬日多,夏日少,拭即还生。又不分四季皆有,此冷泪也。”多由肝肾两虚,精血亏耗,招引外风所致。如椒疮及鼻部疾病引起泪道不畅等,亦可造成。本证眼无红痛,无时泪下,迎风

  • 偶斋主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年希尧条。

  • 肝风目暗内障

    证名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初患之时,眼矇昏暗,并无赤痛,内无翳膜……后亦变为青盲。”为肝肾不足引起的内障眼疾常见之候,宜滋补肝肾,用补肾丸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