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法祖

伤寒法祖

书名。2卷。清·任越庵编撰。刊于1822年。此书系将柯韵伯所撰《伤寒论翼》予以删订而成。其中对伤寒的分经、立论悉遵柯氏原著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纽子三七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羽叶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养心润燥汤

    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松子仁、柏子仁、天门冬、丹参、当归、茯神各二钱,犀角五分,生地黄五钱,人参一钱,甘草四分,藕汁(冲)半杯。水煎服。治心燥,渴而烦冤。

  • 阴火疬

    病名。出《疬科全书》。多因先天亏损,寒痰凝结而成。颈部生核,大如卵形,质硬,或带小核数粒,生颈项一侧或两侧。宜固脾兼补肝肾,用加减六味地黄丸。

  • 有身

    出《诗经·大雅》。即妊娠。妇人以身中复有一身,故名。

  • 白背风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羊耳菊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疳嗽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因疳疾而引起的咳嗽,多为疳热损伤肺气所致。临床表现除具有疳的症状外,多伴咳嗽咯痰,胸闷气急,消瘦,盗汗,五心烦热等。治宜利肺除疳,豁痰止咳,用泻白散加减。参见肺疳条。

  • 白脓疳靛

    出《颅囟经》。即白脓痢,详该条。

  • 伤寒论

    书名。10卷。东汉·张机撰。约成书于三世纪初。本书是作者原撰《伤寒杂病论》16卷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分。原书曾经魏晋时王叔和整理,1065年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。现存较早的有明·赵开美影宋刻本

  • 鼓胀

    病证名。①腹皮绷急如鼓,中满膨胀疾患的统称。《灵枢·水胀》:鼓胀,“腹胀身皆大,大与肤胀等也。色苍黄,腹筋起,此其候也。”《素问·腹中论》:“有病心腹满,旦食则不能暮食,名为鼓胀。”后世文献,鼓、臌相

  • 按脉

    即切脉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