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腑病候之一。膀胱主贮存津液,化气行水,与肾相为表里。其病有虚寒与实热之分。多因湿热蕴结或肾阳不足,气虚客寒,气化失司所致。临床表现以小便失常为主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膀胱病,小便闭。”《诸病源候
出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。渎,小沟渠。下焦是灌渗水液、泌别清浊、排泻二便的场所,其作用在于决渎流通,象沟道排水一样,故称。
病名。指本虚标实的痫病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六:“痫证往往生于郁闷之人,多缘病后本虚,或复感六淫,气虚痰积之故。……古人虽分五痫,治法要以补肾为本,豁痰为标,随经见证用药。”“脉浮滑洪数为风痫,细弦微缓为虚
丛书。15卷。刊于清道光年间。包括:清·刘松峰《瘟疫论类编》、《松峰说疫》,清·郭志邃《痧胀玉衡》。各详本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九。不孕症型之一。即胞寒不孕。详该条。
暑热侵入,则腠理开而多汗,开泄太过,伤津耗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寒伤形,热伤气。”马莳注:“热为阳,而气亦属阳,热则气散而气斯病矣。”张志聪注:“热则阳盛,故伤气。”
见《本草汇言》。为干苔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以医术闻名于时。民间曾流传其治愈疾病的一些故事。
即焠法。详该条。
见顾氏医镜条。